記者王昶閔/台北報導

尿失禁與肥胖是中年婦女的兩大夢魘,過重與肥胖可能引發尿失禁,
但減重能否改善尿失禁?
卻一直缺乏確切答案,直到最近有一份研究證實,
適度減重有助於減少尿失禁次數,
相關論文發表在權威的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》,獲得國際間重視。

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團隊找來338名罹患尿失禁的肥胖中年婦女,
將她們分成兩組,其中實驗組接受為期半年的密集減重訓練,
包括節食、運動與調整其他生活習慣;
對照組則只參加靜態的減重講座,吸收減重有益健康的資訊。

半年後,實驗組平均減重多達7.8公斤,
重點是,她們每週尿失禁的次數,平均減少了47%,
減重最多的族群,尿失禁次數減少比例最高可達70%;
相對的,對照組平均僅減重1.5公斤,尿失禁次數則減少28%。

根據國健局最近調查,我國女性年過54歲後,
平均每4人中就有一人罹患尿失禁,年紀越大、比例越高。

臨床上也不乏有女性在生產後罹患嚴重尿失禁,
一天得用上10片尿布,有些甚至不到40歲。

「控制體重絕對可預防尿失禁!」
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、花蓮慈濟醫院泌尿科主任郭漢崇表示,
最常見的「應力性尿失禁」,患者因骨盆底肌肉鬆弛,
總是一咳嗽、一用力時,就腹壓增加而漏尿。

肥胖症會增加腹壓,加速骨盆底肌肉鬆弛,使尿失禁提早報到或加速惡化。

但調查顯示,絕大多數國人女性諱疾忌醫,
就醫比例不到兩成,郭漢崇表示,患者即便就醫後,
遵從醫囑做「凱格爾運動」強化骨盆肌肉的比例也很少,
絕大多數都等到漏尿情形嚴重才後悔,再次就醫時,往往已得開刀。

避免「滴滴答答」尷尬 騎單車是上選

記者王昶閔/台北報導

據估計,台灣約有一百多萬女性有尿失禁困擾,
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郭漢崇說:「要治療尿失禁,第一步就是要減重。」

多運動是不可少的,要避免運動時尿濕的窘境,騎單車是最好的選擇。

尿失禁主要分為應力性尿失禁、急迫性尿失禁、滿溢性尿失禁,
其中又以應力性尿失禁最常見,
是指因骨盆底肌肉鬆弛、韌帶支持力降低而引起的不自主漏尿,
除了過重外,也與生產、骨盆腔手術、老化等因素有關。

第二常見的急迫性尿失禁,
則是膀胱神經較敏感,
以致動不動就感覺膀胱脹尿,
郭漢崇表示,這與肥胖也有關係,
因肥胖會影響某些基因的表現,間接影響膀胱神經變得更敏感。

郭漢崇表示,要有效減重,建議少吃高油食物、多運動,
不過尿失禁患者在從事跑步、爬山等運動過程中,
難免會因為用力導致漏尿,引發尷尬場面,
相對來說,騎單車比較不會。

就運動生理學來說,單車坐墊可向上抵住骨盆腔與尿道,
只要不要站著騎車,運動時通常尿液不太滲漏,靠雙腿運動即可燃燒脂肪。

但患者還是應多嘗試各種運動,
只要在運動前排空尿液,就能減少尷尬場面,
或乾脆選擇在家運動,不怕異樣眼光,
建議可做仰臥起坐增強腹肌力量,雖然可能邊做會邊滲尿,
但尿失禁可有機會逐步改善。

除了全身性的運動外,強化骨盆底肌肉的凱格爾運動更重要,
建議婦女在產後就應抽空利用時間多練習,預防尿失禁的發生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ottMarisa25 的頭像
    LottMarisa25

    LottMarisa的部落格

    LottMarisa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